close
推薦給為了敏感的自己容易疲累、退縮的人們,認識自己獨特的內在,認識非主流價值的自己,了解如何與自己相處、感受,以及照顧自己的一本書。
『書摘開始』
👇👇👇👇👇👇👇👇👇
-----
📚高敏感是種天賦
第一章:遲鈍世界裡的「高敏感族」
👉五人當中就有一人的高敏感族
👉高敏感是與生俱來的氣質
✏高敏感族能力1:可同時吸收多項資訊
✏高敏感族能力2:能辨識聲音或氣味的細微差別
✏高敏感族能力3:能緩慢,深入且多元地思考
✏高敏威族能力4:行事謹慎,危機處理能力強
✏高敏感族能力5:具有高度的同理心, 很替人著想
✏高敏感族能力6:誠實,有責任感
✏高敏威族能力7:想像力豐富,擁有豐富的精采生活
👉高敏感族無法從外在表現來辨別
第二章:高敏感族常有的心理問題與解決之道
📖心理問題1對自我高度要求
(1)被自己設定的原則所束縛
(2)為自己的理想形象設下高標準
(3)因為自尊心低落,所以得更「優秀」
(4)以為自己不努力,別人就不會喜歡自己
如何掙脫惡性循環
「為什麼我是個這麼無聊又陰沉的人啊!
是不是我對其他人更用心,凡事盡力一做到最好,我身旁的人就會快樂一點……」
好累。
躲在廁所。
如果你總是忍不住替自己設下高標準,那「降低標準」就是你的重要課題。 否則,你早晚會撐不下去。 這個練習很簡單,就是「以毒攻毒,持續反覆打破自己訂一下的原則」
一旦建立「停止繼續努力,允許自己維持你本來的樣子」的成功經驗,會幫你把自尊心一點一滴撿回來。
降低標準幫助你重新建構豐富的人際關係,你可以啟動。 一個新的良性循環。
降低標準也需要勇氣。
下決心展現本來的自己
能夠放膽試試共的是太好了,我開始相信自己的價值。
放鬆一點,既來之,則安之。
我好像比自己想像中的還要風趣。
我現在覺得輕鬆多了。
現在,我已經在這裡兩小時了,我發現跟之前相比,這次比較沒這麼累耶。
若我們為了成為一個值得被愛的人而付出各種努力,那麼首先最應該努力的就是「停止努力」。
📖心理問題2:容易收到罪惡感與良心的苛責
罪惡感分為兩種:
※現實的罪惡感
※過度的罪惡感
心理治療師班,法洛克以「存在的增值稅」來形容這種罪惡感。
假設你選擇了一條有違祖母原本期待的出路,相母因此對你感到失望,但此時一你該做的並不是拚命賠罪或透過各種補償修復關係,你該做的是讓罪惡感伴隨你人生的選擇一路同行。
請告訴自己,這一份讓祖母失望帶來的罪惡感,是面對自己真正心意時必須付出的代價。
另一方面,如果連對非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也有罪惡感,那就太過頭了。 這種狀況與你對事情的影響十分有限時一樣(或許不是零,但非常低)假設你對自己才剛說出口的事馬上就有罪惡感,這代表你其實高估了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 存在感,也過度主張了自己對對方的權力。
也有人說「罪惡感實際上是對自我的憤怒」,這種說法在某些狀況下是說得通的。 但對我來說,比較貼近實際狀況的描述是「罪惡感是人們在無力感跟悲傷中,為了保護自己而緊抓住不放的一種感受」。
例如,婚姻生活不順遂時,比起正視對方已經不愛自己的事實,怪罪自己感覺|比較不會那麼受傷。
有罪的是那個握有改變事物狀態權力的人,如果把婚姻生活不美滿的原因歸咎於自己,就是要改變自己的時候。 透過改變自己轉移注意力,就可以逃避那個殘忍的事實,婚姻狀態到底變得有多糟。
有些人連生病了都覺得是自己的責任,他們會責怪自己,都是因為沒有好好吃一健康的東西或是運動不足才會生病。
我自己的狀況是當我認為生病是因為自己的關係時,我就握有讓自己不生病的一權力,我會開始調整改變自身的生活作息。
然而,生命就是充滿了不確定性,我們經常忽略一個事實,那就是不管生活型一態如何健康都無法保證我們不會生病。
死亡,是我們每個人遲早要面對的事。
面對生命的無常與自己的無力感,過度受到罪惡感的苛責是沒有必要的。
$拒絕不屬於自己責任範圍的罪惡感
你覺得,他人之所以不幸都是自己害的。
假設你的姊姊或妹妹有憂鬱症。 請列出一張可能影響她心理健康所有要素的清單。
這份清單可能像以下這樣:
工作。24%
缺乏社交能力。 13%
經濟狀況惡劣。10%
健康狀態不佳。11%
不幸的童年。12%
夫妻關係。25%
我(她的姊姊或妹妹)。5%
完成列舉項目後,請分配一下這些要素的影響力個別佔多少百分比。
像當認為「都是自己的錯」的人意識到「原來我的責任比例才佔百分之五」時,都會有鬆了一口氣的感覺。
但不是所有人在從過多的罪惡感中釋放後,都只感覺到喜悅實際上,有些人會發現自己原來連改變事物的力量都沒有,而這也讓他們到更害怕無措。
羞恥心混雜了「自己該不會做錯什麼了吧?」的模糊預感,與「這件事會不會」光」的恐懼感。
人一感覺到羞恥就會想把自己藏起來;一有人靠近自己就可能會」以憤怒的形式示人。
羞恥心也是一種認為自己本質上有缺陷的情感表現,當事人往往沒辦法把感覺,說出口,以恥為恥的事情很多,對自己感覺到羞恥的事,打死都不說。
其中,童年時需求未被滿足的人特別容易萌生羞恥心。 請想像如下的案例:每當想要給父母親看些什麼,或是給他們什麼的時候,經常被無視,拒絕或被責罵。 對母親情感感受較敏感的孩子,一趴在母親的腿上或環抱住母親脖子撒嬌時,母親就立刻起身說:「我很忙!」或是「你乖,去旁邊玩。」
這些被拒絕的經驗會讓孩子覺得「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?」
當他們想要展現體貼卻又屢不發生類似被被拒絕的經驗,久而久之他們會羞於對旁人展現善意。
當這些孩子完全放棄對他人展現善意時,更糟糕的狀況可能是,即使他們內心湧現出對他人示好的衝動,但他們卻再也察覺不到。
我再舉個例子。 假設有個孩子,明明覺得自己一個人在房間比較好玩,但卻有人跟他說:「活一潑的孩子就是要去外面跟其他小朋友玩在一起啊!」
於是,這孩子會開始覺得自己一個人在 房間這件事是不對的。 下次當他想一個人自在地在房間休息時,他就會偷」偷摸摸,要是又因為一個人待在房裡被責罵,這經驗會讓他們日後更引以為恥。
許多人終其一生都不曾將自己的羞恥心說出口,但也有另一種人,透過與自己一的羞恥心對決,進而開拓出一條坦然,自在的生存之道。
將羞愧的情感昇華是種打破舊經驗的新體驗。 這些曾經羞於對人示好的孩子,即使現在還是會害羞,但有一天一定可以重拾勇氣,對周遭人釋放善意。
剛開始可能會有點害怕或退縮,不過一旦有過某人接受自己好意的體驗,會成為他無可取代的寶貴經驗。
這種練習做得越多會越自然,原本盤踞在心裡的羞恥心也會一掃而空。
慢慢消除羞恥心的方法一
高度敏感者抱持著羞恥心時的反應如下:
心裡希望其他人可以離自己遠一點。
沒辦法迅速回答別人的提問。
不參與競爭。
對事物無法像其他人那樣簡單地輕輕放下。
比其他人容易威覺到疲累。
對自己沒興趣的話題會用場而話敷衍,表現得跟其他人一樣開心,但到最後會不知所措。 覺得丟臉就想躲起來的事越多,與人交談就會越來越困難。
因為他們把力氣都用在保守祕密上,久而久之就沒辦法順暢地說話。
讓高敏感族打開心房,鼓起勇氣的方法之一,就是聆聽其他敏感的人說話。
在一我為高敏感族開設的課程中,我曾多次見到只要有一個人公開說出自己的失敗經一驗,其他人就會受到鼓舞,也開始說出自己的故事。 知道有人跟自己一樣,心裡一定很高興。 我相信,參加者回家之後應該也能將悶在心裡的話表達出來吧?
這是一個讓自己擺脫羞恥心的好方向。
📖心理問題3:容易感到恐懼、容易憂慮
📝感覺恐懼並不是一件壞事
📝藉由小小的成功體驗斬斷「憂鬱」的魔咒
📝學會控制思考、避免意志消沉
📝不需要勉強自己樂觀
📝找出恐懼背後真正的原因
📖心理問題4:不善於排解憤怒的情緒
📝纖細且具同理心,易受憤怒與爭吵的打擊
📝誠懇又想太多,很不善於與人爭吵
👉高敏感族之所以不善學吵其實另有原因,有些一人怕傷了對方,有些人不想為了贏而不擇手段。
👉高敏感族的人心思敏銳,是考慮著各種可能性,再加上無法與自己的價值觀妥協,會吵輸那種短時間內發生的爭吵也很正常。 但有趣的是,如果吵架的時間拉長,高敏感族就有可能在爭吵中獲勝。 他們直接面對憤怒的第一時間或許會不講話保持沉默,但如果你給他們兩天,他們就能想通自己到底在想什麼,感覺到什麼,想要怎麼做,這次爭吵對未來是否有正面意義等等,高敏感族思考的面向可說非常鎮密。
📝無須勉強自己正面迎接對手的憤怒
👉冷靜且堅定地說出「不」,「我不想做」或是「這樣做不好」肯定比大吼大叫一要來得有效。 如果這麼說了還是沒達到效果,那麼請明確地把事情的因果關係分析給對方聽,「就是因為這個原因,所以我希望你可以這麼做」。
📖採取「責怪他人」跟「自責」之間的中庸行動
👉越是能說清楚自己不喜歡的是什麼,就越能把自己的事說明白,你也就越能清楚知道自己究竟想要說什麼。 只要能把自己的內心剖析給對方看,就能加深與對方的關係。
(把自己當下的不舒服釐清並說出來,而非淪於情緒上的怪責彼此。)
👉短期來看,特別是如果你並不喜歡發怒,催眠自己「這其實也沒什麼!」是最快,最方便的逃避方法。 但就長期來說這種想法很不好,如果無法好好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,人際關係的發展只能停滯在表面,不滿一直堆積在心裡也十分危險。 因此學會分清楚自己的界限,才能發展出真正健康的人際關係。
👉高敏感族無法拒絕別人不合理的要求,原因可能出自於自尊心低落。
📖善於同理心,體會對方憤怒的感受
👉所謂的憤怒,大多是為了隱藏自己受傷的情威而表現在外的情緒。 許多高敏感「族都擁有察覺到他人隱藏的情緒的才能。如果可以在思考上連結到對方受傷的情緒,我們就有能力順利轉移原本指向憤怒能量的矛頭,也就有空間將心思轉換到恢復心情平靜的程序。
(同理別人的過程可以讓自己冷靜。)
👉憤怒的源頭其實潛藏了未被滿足的期待與要求。所以,上述方法也適用於面對自身 的憤怒。請把自己的同理心用在探索憤怒真正的原因吧!慢慢地或許就能把自己內心真正想說的話說出口。貼近期望就能減輕憤怒。
👉你可以試著具體地這麼問 自己或對方常有的心理與解決之道
✏對自己「我對對方有什麼期待呢?」
✏對對方「你現在期待我什麼呢?」
👉即使你的期待沒有被滿足,或對方也沒有想要滿足你都沒關係,只要把自己的期待化作言語說出來就好。 若能認清自己的期望,要求或看清自己是如何依賴他人,與憤怒保持距離,訓練自己適度地受傷,學會運用同理心,是建立健康人際關係的一個法門。
👉憤怒的人基本上都是受苦的人,他們需要的是愛與理解。 但如果你已經表達了理解與愛,對方的狀況卻依舊沒有好轉,甚至把氣出在你身上,繼續傷害你的話這種過分的行為當然也是不能允許的。
📖別把「我應該」給道德化
👉高敏感族較一般人更容易把自己道德化,他們養成只要未達到自己設下的標準,就立刻攻擊自己的壞習慣。
👉若能自覺到把事物道德化後產生的飄飄然(興奮)感,那就試著把這種對自己或對別人過度道德化的習慣,練習成只在你的大腦裡發生而不擴及到現實。 這種訓練會非常有效果。
📖把「應該這麼做」轉化為「如果這麼做就好了」
👉碰觸自己內心的願望,一旦願望實現的喜悅沒有被滿足,就會產生痛苦。 而在一你將自己和其他人的行為道德化的同時,也會碰觸到內在對自己的憤怒。 憤怒是一種外露於表層的現象,之所以持續感覺到憤怒卻摸索不出背後潛藏的纖細情感,有幾個原因:首先是因為無法意識到憤怒背後所隱藏的悲傷。 或許是因為無法接受必須承認自己也有不知道的事,或是對事物無法產生影響力而衍生出的一空虛感吧。 只要心中的憤怒存在,自己就彷彿必須與什麼東西持續戰鬥似的,但越是奮戰越覺得對情緒的感受力變得越低。
👉在你接受現實的那一刻,憤怒會轉變為悲傷。 但慢慢地,你會發現悲傷其實有療癒的效果。 悲傷的運作機制必須耗費很長的一處理時間,身處在悲傷的漩渦比身心在怒火下更能感受到愛或是旁人的同理,畢竟憤怒的時候極少會有人願意理解你。 悲傷容易喚起旁人的關心,而憤怒卻只會讓人敬而遠之。
👉試著把「應該要跟別人一樣才行」的心態轉變為「如果能一樣的話就好了」。 也就是以悲傷取代原先的不滿;把「你應該多幫幫我的啊」轉變為「如果你能多幫一幫我就太好了」,或更簡單地說「請幫幫我」就好了。
📖超越憤怒,接受悲傷
👉藉由讓憤怒浮出表面,潛藏在底層的情緒就可以躲得很好但是,正視這些憤怒背後的情感,其實才是真正有建設性的做法。
👉將這些情感疏通到現實中充滿活力跟喜悅的地方,你或許會從中找到新的道路跟可能性。
👉憤怒會隱藏你想從現實中改變的希望,它更是為了剷除各種障礙而產生的巨大能量。 你憤怒,但不管你有沒有意識到它,這份無力改變的憤怒有時可能讓你試圖想要改變自己。
👉問題會發生在你沒辦法改變的時候。 你遷怒另一半,強迫對方數度道歉,期待對方改變本性等等,大抵都會讓自己與對方的人生痛苦不堪,你為了讓對方改變所付出的努力也都是白費力氣,因為人就是本性難移 。
👉而你對年邁雙親遅遲無法消散的憤怒,實則隱藏了你內心真正的期待當年如果不是這樣就好了。 你心裡期待著某種奇蹟發生,可以讓你重新獲得童年時求之不得的東西,你期待父親或母親改頭換面,好讓自己活在童話世界裡的幸福中。 直到你能親眼確定自己失去的一切,在接受現況的勇氣產生之前,這份憤怒會一ー直持續下去。 要等到你終於能放下這看不見未來的戰鬥的那一刻,憤怒才會轉變成悲傷。
👉悲傷與憤怒不同,它最大的好處就是喚起旁人的理解與同情,有人願意對你伸出援手。 悲傷是一個必經之路,當「健康的悲傷」持續一陣子後,就能夠從失落感一中釋放,擦乾眼淚,開始找尋新的可能性。
👉另一方面,也有些人的憤怒無法順利轉為悲傷,反而轉變為極度不痛快的情緒,終其一生持續著這份不快。 憤怒背後包藏著的期待交織在各式各樣的人際關係當中,例如:已分手的伴侶,兄弟姊妹,雇主等等。 一旦意識到自己正在與期待奮戰,要找出一條更簡單的道路也就不難了。
👉為了從憤怒中看到希望,並且把希望轉換為現實,你能做的就只是改變現況,或是藉由放棄期待重新獲得自由。 只有這麼做才能做好人生再出發的心理準備。 若能夠自分手的伴侶或童年的創傷中解脫,你就能將雙親及他人視為一個有優點也有缺點,跟自己一樣的凡人,我們無法讓童年重新來過,也無法讓時光倒流;夫妻關係就算再努力也無法重新開始,但當我們放棄想擁有他人也沒有的東西,捨棄想改變對方或現實的想法,你的人際關係也會因此澈底改變。
第三章:向外溝通:與「遲鈍的人」好好相處
📖方法1:告知對方自己是高敏感族
✏讓對方了解你,知道這世上也有其他人和你一樣。
📖方法2:明確傳達自己可承受的界線
✏劃清楚界線,才能免於自己不斷地受刺激。
📖方法3:事先約定好休息跟結束的時間
✏只要讓對方清楚知道「雖然我比其他人容易疲勞,但如果是人數,較少的小型聚會,時間不要太久的話,我其實很喜歡跟大家一起」,肯定能改善這個狀況。 勇敢地先開口,讓雙方都自然又自在。
📖方法4:接受自己能力有限的事實
✏但請不要忘記,上帝在你眼前關了一扇門的同時,祂往往也幫你開啟更多扇不同的窗,停止想要成為「跟多數人一樣堅強,積極又充滿能量的人 」的想法,接受「現在這個敏感,感受力強的自己,畫出最適合纖細自己的人生藍圖。你不需要拚命壓抑自己,不用勉強自己配合太快速的步調,也不必被身邊的人影響, 你,可以很幸商運。實際上,高敏感族只要在合適的環境,可以比一般人過得更好。不用壓抑自己,勉強自己,生活可很以順心。
📖方法5:適度休息,別讓自己陷入溝通的漩渦
✏溫柔且堅定地說出:「請等一下」。
✏告訴對方:「我沒辦法把你的話聽進去。」
✏尋找適合自己的對策,免於沉入痛苦的漩渦裡。
📖方法6:溝通時,不要任由單方發言
✏對於經常扮演傾聽者角色的高敏感族而言,最重要的事是傾聽對方說話。 但我認為如何把自己的想法好好說給對方聽這件事也不能忽視。 表達自己想法的同時,也能避免本身接受過度刺激。
📖方法7:要達成溝通,彼此都要有「回應」
✏
📖方法8:適時區分「深度溝通」或「表層對話」
對方的反應
✏接受:你是怎麼想我這個人的? 你想知道我是怎麼想你的嗎?
✏共鳴:如果你是我的話,會怎麼想? 我如果是你的話,一定會,
✏確認影響力:我這麼說的時候,你在想什麼? 威覺到什麼? 你知道當你這麼說時,對我有什麼影響嗎?
✏擴展話題:我先來講,但你中途提問的話我會很開心喔! 你希望我中間提問嗎? 還是你想繼續講,不想被打斷?
✏表示認真傾聽:你說看看我剛剛講了什麼! 我來重複下你剛剛講的話,確認講得對不對。
📖方法9:加深溝通層次的四階段
✏第一階段:閒聊與表層對話」
✏第二階段:針對有興趣的部分聊
✏第三階段:信賴
✏第四階段:嘗試直接詢問對方
📖方法10:選擇理解高敏感族的人作為伴侶
✏有個契合的伴侶,是高敏感族最大的幸福。
📖方法11:不過度勉強自己教養孩子
✏孩子或許是壓力來源之一,但請別讓自己背負罪惡感。
第四章:面對自己,與「敏感的自己」好好相處
✏方法1:享受自己得天獨厚的能力。
✏方法2:別讓自己的五感受到過度刺激。
✏方法3:受到刺激時將注意力集中在內在世界
✏方法4:愛自己,保護自己
✏方法5:練習對自己仁慈
✏方法6:練習與自己和解
✏方法7:嘗試接受心理治療
✏方法8:勇敢做自己,並為此感到喜悅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